言论

马新汇率渐行渐远/曾志涛

马币兑美元持续乏力,一度贬至4.79。国家银行行长拿督阿都拉昔出面为马币信心喊话,强调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寻求避险,进而推高了美元。

国行行长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马币兑新币也一度跌破3.50的历史新低,让不少国人纳闷。

回顾历史,在1973年之前,马币和新元是等值的,可以自由兑换。1973年5月,我国政府退出了与新加坡和汶莱的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规定了三国货币的等值和自由兑换关系。

经济结构发展策略不同

当时,我国政府认为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汇率比起与其他货币挂钩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新加坡政府则认为需要继续实施汇率管制,因为新加坡高度依赖贸易和进口来弥补其天然资源的不足。因此,新加坡让其金融管理局介入外汇市场,确保新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当时的政府会做出这种选择。其实,当时大马选择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而不效仿新加坡的严格汇率管理,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的不同。

灵活汇率更能应对冲击

首先, 我国拥有更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对外贸的依赖较小, 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我国在七八十年代注重工业化,试图通过经济多元化来提高国民收入。

其实,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提供更多空间来应对经济冲击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固定汇率会限制国家在抵御金融危机时的灵活度。

马新两国的汇率为什么会渐行渐远?其实,货币的强弱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当国家能够提高生产力,拥有强大的经济基本面,如强健的贸易顺差、财政状况和储备金,货币自然会转强。

过去几十年中,马新两国在经济基本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新加坡在贸易顺差、财政状况(政府净资产)和外汇储备等方面的表现都比大马来得优越,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马币兑新币的持续贬值。

这也是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21年,大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1371美元(约5万4439令吉),全球排名第63;而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万2794美元(约34万8501令吉),全球排名第6。

2011年至2021年,大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9.34%,而同期的新加坡则增加了35.1%。

在刚出炉的《2023年可持续贸易指数》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3,而大马则位居第14,排在台湾、菲律宾、越南之后。

固步自封只能干瞪眼

国家收入增加,财政基本面和货币转强是果,因是什么?新加坡任人唯贤,政府稳定且廉洁高效,未雨绸缪地规划并落实平等教育,致力于维持司法公正,以及提拔有前瞻性宏观经济政策的领导人。这些道理,大家应该都知道。

马币如今的形势,可以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还能不能迎头赶上?这得看看政府和人民的意愿。

俗语云:如果做着相同的事情而期待不一样的结果,是不智的。如果官民继续固步自封,那么新币自然会一路向北。

马币,当然只有干瞪眼的份。

反应

 

言论

台积电未来可期/曾志涛

是否曾想象,一觉醒来,就有机器人为我们分担家务?台积电(TSMC)自1987年创立以来,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与创新,如今市值已跻身全球前十。

台积电股价表现亮眼,自2014年以来增长近四倍,5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6%。在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和物联网(IoT)领域,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为这些尖端技术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据纳斯达克分析师的评论,台积电将受惠于AI芯片需求的增长,在未来5年的CAGR可能达到40%。

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研发能力。从7纳米到3纳米,再到计划中的2纳米制程,台积电始终占据着制程技术的领先地位。这种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晶圆代工厂商,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重视研发提升技术

台积电对研发的重视和持续投入也是其长期成功的关键。数据显示,台积电每年将超过20%的营收用于研发。这种投入策略巩固了台积电的技术优势,为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

据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而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供应商,台积电将从中获益。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的高性能芯片需求也为台积电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尽管前景光明,但台积电仍需面对一些挑战和风险。首先是地缘政治风险。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台湾的企业,台积电必须在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复杂博弈中小心前行。

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可能对台积电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尽管目前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已降至10%左右,但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

其次,半导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三星和英特尔等竞争对手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图缩小与台积电的技术差距。同时,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需求波动以及新兴国家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台积电的产能规划和盈利产生影响。

此外,台积电也必须谨慎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台湾地处地震带,天灾可能对其生产设施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为此,台积电近年来积极推动多元化生产,在台湾以外的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分散单一地区的风险。

物极必反居安思危

《一如既往》一书中提到,平静会埋下疯狂的种子,身处巅峰时更需对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公司管理层,都必须理解物极必反的道理,并时刻秉持居安思危的精神,才能避免重蹈诺基亚和柯达等巨头企业的覆辙。

对于台积电而言,研发投入和风险管理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台积电在新技术领域的研发进展以及全球布局策略,将是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