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来人勤奋起来了/洪东水

大马华商在协助政府推动经济改革做出了艰巨的贡献,尤其是提升马来人力资源改革更是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形容马来人很懒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确实是以前马来人的习性。但现代的马来人却已经脱胎换骨,简直犹如万马奔腾,冲向成功的前途迈进。

马来人原本倾向成为公务员,因为当公务员是铁饭碗,于是在缺乏塑造一个具有奖励性的工作制度,结果导致马来人变得懒散。

改变工作态度

在华商塑造的工作制度,改变了许多马来人的工作精神,经过一番耳濡目染之下,马来人具有华人员工的拼搏精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马来员工在华商公司或工厂工作,除了领取基本的薪水,就靠着自己的拼搏精神,挣得更多的佣金,比领取固定薪金制度还具有丰渥的收入。

这些马来员工为了挣取更多的佣金,即使公共假期也愿意加班,都是因为商行推行的佣金制度,激励他们更加任劳任怨。

他们尽心竭力地工作,摈弃懒散的态度,不但改变了社会,更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具有鞠躬尽瘁的员工,尚可以工作到夜晚,回到家里可能已经晚上11时了。

华裔员工尚无法保持如此勤奋的工作态度,但马来员工为了赚取更多的佣金,真的为公司付出,让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

他们把公司的业务当己任,并拥有专业的精神,把工作做到最佳状况,令人对马来人拼搏精神感到敬佩。

最近笔者购买家具,就与这些马来员工聊天,他们除了送本地货,甚至所运送的地点尚包括吉打、玻璃市与霹雳。

 当有一群马来员工具有奋斗的精神,马哈迪尚时常贬低马来人,因为马哈迪看到的可能是呆在办公室的公务员。

这些与华人混在一起的马来员工,已经被潜移默化,并崛起成为勤奋的马来民族,而不是一事无成的低级员工。

就算是驾驶电召车的马来人,尚有那些送餐员,都因为经济制度的诱导,收入都不菲,将成为高收入群体。

被抵制潮波及

当马来员工正跃起成为人力资源之佼佼者,却面对抵制潮的侵袭,若自己所服务的公司与快餐店被波及,顿时将对这些员工的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扰。

华商对马来员工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奖励制度,有些在华资工作的马来人,都能够享有可观的年度奖励,但却因为政治人物一声抵制令下,导致他们失去了一切良好的福利,心中也只有表示无奈,望洋兴叹。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过着凄凉新年的老人/洪东水

许多人都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方知父母恩。但如今的年代,年轻人对父母恩不再重视,只对自己的前程更加关注。

许多华裔年轻人除了通晓多种语文,更拥有一技之长,于是远赴外国谋生。既然孩子拥有创造事业的决心,父母也不会阻扰,最终孩子们纷纷为了开拓事业,离开了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这些拥有创造财富雄心的年轻人,认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他们开拓市场的机会,于是向外国发展,以寻求更佳的谋生机会,为自己寻觅更优质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在外国似乎受到重视,捞得风生水起,这让自己的父母相当告慰。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父母只有给予祝福。孩子不断把赚到的财富寄给老远的父母,也让父母感到开心与安慰。

有些孩子念及父母恩情,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年期间回乡探望父母,以便能一年回乡一次,重温家庭的温馨。孩子离开家园太久,父母一向来喜欢与友聚会,过着欢欢喜喜的日子。对孩子回返家园,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让孩子觉得父母似乎对他们很冷淡。

长期疏远 产生隔阂

父母感觉孩子回来只是短暂的探访,朋友的激情绝对不可被冷落,于是时常不在家。父母为了各别的精彩生活,不愿意留下来陪伴孩子,可见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须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觉得父母似乎与自己变得很陌生,根本不像一家人。由于长期的疏远,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这些不愿意跟随孩子远赴外国定居的华裔老人,就是对外国生活有恐惧感,也离开不了熟悉的环境与亲戚朋友。若是孩子愿意趁着农历新年返乡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有些父母懂得珍惜,有些父母视孩子如陌生人,心中只有与友同欢共乐的画面,而忘记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老龄化,新春佳节也只剩下一双或一个老年人。年轻的一代远赴外国,也没有回乡与父母共度佳节。

有些推说工作忙,有些说买不到飞机票,于是让期盼与孩子共度佳节的父母大失所望,只好过着凄凉的农历新年。

所以“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养儿防老仅是无法预告的说辞,有老伴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老人还是必须接受现实。

最凄凉的莫过于在老人院过农历新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似乎没有孩子接他们回家过年,还是他们都因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留在老人院过新年。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也无法与家人同欢共乐,看来只有在老人院孤独终生,过着凄凉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