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来西亚的困境/言书

自从5·09希盟胜选以后,马来西亚人民对希盟政府的热情和信赖正在消散,透过网上的发言就可以发现到有许多网民开始对希盟政府呈现悲观和失望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无非是因为希盟执政后所提出的政策无法满足人民“提升经济,改善生活”的普遍诉求,而言论的不谨慎也不断地令人民产生质疑(希盟政府常被讥为U转政府)。潜藏在这些现象里面的,是两极化的分裂危机。

在改朝换代以后,马来西亚人民没有盼到全民和谐共处的新天地,反倒是迎来了种族主义的日益膨胀、国家理念的分歧、对政府政策方向的不一致期待。希盟曾经给予马来西亚人民一个希望,但现在希望似乎格外渺茫,我们仍然深陷分裂与矛盾的泥沼之中。



问题同时出现在政府以及社会两个层面。

先论及政府。在我看来,希盟政府的困境主要是过度地使用民粹。这点可以从希盟的网路策略中看到端倪。希盟政府在未执政以前,都以一个自由开明,反对贪污腐败的形象呈现在社会眼前。因此未执政的希盟政府,致力于揭露腐败以及抨击国阵政府贪污滥权等行为。

希盟是透过网路的力量进行政治宣传以及传播前朝政府贪污腐败的咨询,终于成功撼动了国阵的不败江山,让人民得以看清前朝的积贫积弱,对启迪民智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后来希盟对网络的使用出现了偏差,许多言论带着粗俗、愤怒、仇视,而由于人民对前朝早已积怨已久,因此这等诉诸情绪的言论刚好合大众的胃口。

既然这类型的言论如此畅销,因此希盟也没有谨慎地控制,甚至提出了诸如“ptptn学生不必还贷款”等言论,也许这些言论真的是希盟一直想要实现的惠民政策,但是在错误的形势评估之下,用煽动性的方式发出这类民粹言论,在执政后又无法达成,难免招致人民的挞伐。

过度使用民粹的下场是,为了讨好民间不同的群体,造成政府决策困难,既无法在政府内部达成一致,也无法获得民间的普遍支持。正如ICERD和承认统考事宜,希盟政府显得游移不定。



希盟政府一直倡导改革,但却不真正有统一的“改革方向”。有的认为改革应当是朝向“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建立一个共同的马来西亚价值,尽力消除种族隔阂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有的认为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并且认为要保留对特定群体的扶助,确保国家稳定。各派主张都有其道理,但是政府各派若没有制定一致的改革方向,那么往后不但政府决策困难,政府的形象和作为都将难以获得民间的支持。

社会内部分裂

再论社会内部的分裂。长期以来人民对希盟的支持,是对前朝政府的忍无可忍,大于对希盟改革理念的理解以及认可。不同的民间群体之间从未对改革的方向有统一的看法,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民普遍对不同群体缺乏包容,并且常抱有愤怒的情绪,这就破坏了社会与国家的和谐。这些现象在网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一个政策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各种“后悔投选希盟” 、“下届大选把你们拉下台” 、“某某某是大汉奸”,把政策当作自助餐,可随意挑选,只要政策满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就大加鞑伐,甚至将矛盾指向其他族群。

当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群体,才是政策和社会发展当中被边缘化的一群,并且愤怒不已,我们就难以公正地看待政府政策或社会现象。

政府无法统整改革方向,人民无法理智以及接纳不同的群体,那么马来西亚各个群体将继续对立,继续矛盾,继续分裂。看来,我们离“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价值”,还有很多里路要走。

言书

反应

 

东海岸

邹宇晖反对宗教活动新指南:批评制造分裂 违背团结精神

(劳勿5日讯)民主行动党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今日严正反对政府,拟推行规范回教徒参与非回教徒宗教场所的庆典与葬礼活动的指南。
 

他认为,此举不仅制造族群分裂,且违背团结精神。


邹宇晖发文告指出,若要求回教徒在参与非回教徒宗教活动时需获得当局批准,并咨询宗教机构的意见,这将增加不必要的官僚程序,加深宗教隔阂,进一步分化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


“马来西亚是多元宗教国家,各族群长期以来互相尊重彼此的信仰与传统。许多回教徒领袖过去也曾出席非回教徒的庆典和活动,并未因此影响他们的信仰。新指南要求回教徒必须获批才能参与类似活动,这不仅限制宗教自由,也违背昌明政府倡导的团结与共融目标。”


他强调,非回教徒是国家的重要社群,政府机构或官方场所也常举办非回教徒节庆活动,如农历新年、屠妖节和圣诞节,各族群彼此祝贺共庆,反映马来西亚的多元特色。
“团结政府不应因极端主义分子的施压而妥协,推出更严格的规定。这种做法是开倒车,让支持者失望。政府若真心维护团结,应坚持全民共融,而非随极端势力起舞。”


他指出,当下人民更关注经济发展、通货膨胀、教育及社会福利等现实课题,而非如何限制回教徒参与非回教徒活动。政府应聚焦提升人民福祉,而非制造争议,转移公众对核心议题的关注。


“昌明政府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与包容,而非设限阻碍族群和谐。执政党所有阁员和议员都应坚持此原则,而非向保守势力妥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