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来西亚的幸福课/南洋社论

根据CNBC报道,芬兰、冰岛、苏格兰、威尔斯和纽西兰组成的幸福经济政府联盟(Wellbeing Economy Governments),正致力促进全球经济体转型,鼓励放弃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进步的指标,重新制定能提供优质生活的经济政策,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其实,“幸福”是一个新的热词,国盟执政时期宣布过政府将推出幸福成果关键指数(KHO),给发展概念增加新的内容,并将财富感知与精神觉知融合起来。

可是幸福何来?对个人来说,有好的工作、理想的实现、信赖的爱情、从容的生活、财务的自由、健康有活力、安宁和满足,就是幸福。

由于“世界需要新的经济模式”,对幸福的追求更证明经济发展的实践上升另一个层次,社会发展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为实现追求幸福的自觉,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自然离不开“政府”,政府依然是主导。

为着“世界安然,岁月静好”,政府应该有更大的作为,理应将更多资源投入民生,更多的公共支出来增进社会福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援网络,确保社会政治的稳定,才能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当然,我们不要“蹲族”那种没有压力的懒人幸福,也不要像隐者那种云水禅心无求的幸福。

一家人没高低

我们不要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焦虑,不要有病没钱医,老无所依的忧伤,不要债留子孙的剥削。

马来西亚人幸福学的第一堂课,还须先调教“我们是一家人”的关系,要知道一家人没有高低,强势或弱类,大家都能厚道和宽博待人处事。

恶质化的权力斗争,将每个人的理想都被掏空,因此一定要强制政客潜心修读哈佛大学爆红的《幸福课程》,才能禁绝各式无趣的政治喧闹。

要将精力“用于立而不耗于破,用于爱而不耗于嗔,用于述而不耗于驳”,全社会就能形成合力。

只要大家都能体察他人,相互完善,心无嗔怒,以爱为基,幸福感就会悠然而生。

马来西亚全民热切祈盼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能通过博施济众惠及全民的政策,增强民间的共情能力,以诚信与追求公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整体有序及繁荣发展,才是幸福的马来西亚人涌动的心流。

视频推荐: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国最新研究:金钱可以买到幸福

(华盛顿5日讯)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就算家庭年收入已经超过了50万美元(约211万令吉),但收入如果大幅提升的话,也会明显提高幸福感。

《华尔街日报》3日报道,长期以来,有许多研究表明,加薪对于低薪的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会让他们从不安全感趋向稳定,但在收入超过一定门槛之后,加薪所带来的效果,通常被认为要小得多。

在2010年的一篇热门研究报告认为,虽然收入越高会让人越快乐,但这种效应以年收入7万5000美元(约31.6万令吉)为上限,超过这个数字的更高收入,并不会让人更快乐。

但最新的研究推翻了这项理论。

根据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高级研究员基林斯沃斯(Matt Killingsworth)研究,发现高薪者获得加薪所感到的快乐幸福程度,和低薪者其实是一样的。

基林斯沃斯的研究发现,平均幸福感与收入之间的关联,几乎是完美的线性关系,从年收入1万美元到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群体都一样。基林斯沃斯认为,加薪就是让你跨入另一个社会阶级的楼梯,“每一层楼梯之间的加薪都会越来越多,增加的幸福感也一样多”。

不过基林斯沃斯和其他研究人员都强调,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幸福感,包含人际关系、工作和居住国家,所以包含金钱在内的任何单一变数,都无法主导这个计算幸福感的方程式。

基林斯沃斯指出,因此渴望在年收入的阶梯“更上层楼”,借此追求更多幸褔感,是完全合理的。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最后补充称,更多的钱不代表更多的幸福,金钱带来的副作用对于每个人各不相同,有些获得大幅加薪的人,最后却是感到非常沮丧,而对于一些“自愿减薪”的人来说,他们获得了工作与生活平衡后,感到更加幸福。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