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默克尔的组阁失败危机/朗希慈

前不久德国进行大选,无意外地已担任12年总理的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依然是全国第一大党。但并没有单一过半,必须联合政府方能执政。只要在选制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国家,一定会形成多党制,虽然我国没有使用改制,但吊诡的,我们国家也是多党制的联合政府,这当中的历史因素不是本文重点就不再多叙述。

多党制下,各政党谈判与妥协成了党领导人必备的政治技能,如果谈判破裂,意味着没有任何政治联盟可以在国会拥有多数决,会造成政治的危机。如同比利时就因为没有政党愿意跟对方合作,就进入长达300多天的无政府状态。



这次没有谈判成功的原因,在于原本跟默克尔合作的政党厌恶她的无理对待,譬如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曾经与基民盟合作,但默克尔经常窃取政策成果,并把失败政策责任归咎于友党,使得现在的政党都不愿意待在那么不友善的联盟里。这其实也是联合政府常出现的问题,譬如我国诸多政策,我们往往说是巫统在主导的,但有没有可能在颁布该政策前,马华与国大党的态度修正了巫统起草的法案。如果如此,要是该政策出现问题,哪一个政党要负全责抑或全体承担责任?这是当地政治学其中一个探讨的问题。

导致谈判破裂的其他因素,也有像亲商的小党自由民主党(Free Democratic Party)因不满中间偏左派绿党(Green Party)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政见,断然推出谈判桌。不知各位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没错,就像我国的行动党与伊斯兰党一样,因为两者的选民基本盘不同再加上意识形态差距太大,所以要合作的机会太小只好分离(共3次宣布分裂,分别是1992、2001、2015年)

欧盟的大挑战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保守政策,许多人认为欧盟与美国是渐行渐远的。很多人把撑起欧盟乃至西方世界未来的责任,转向德国与法国上。



年纪轻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时,笔者的观感是他虽然吸引年轻选民的目光,但可能因为资历浅使得政策必然付诸东流,没想到他甫上台的外交表现十分出色,与俄罗斯总统普丁的会面中毫不退让地展现大国风范;在美国推出《巴黎协议》后,马克龙嘲讽地以模范特朗普的口吻,说出我们要让地球再次伟大;最重要的是,没人想到在他跑遍整个欧盟以后,让欧盟成功修改了《流动劳工指令》,要修正该指令需对27国中的16国且人口数要佔欧盟的65%,东欧国家是原指令的受惠者理应反对修改,但马克龙成功说服当中部分的成员国。

原本他以为在德国重新组阁后,可以改革欧元区的计划,这计划包括呼吁欧元区国家建立共同预算,但随着默克尔组阁失败,德国股市下跌,连欧元区也为之震撼。欧盟能否成功转型,继续挥着西方民主自由旗帜,就端看削弱的德国与活跃的法国之表现了。

反应

 

名家专栏

特朗普准星里的欧洲/Project Syndicate

作者: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充满了关于如何拯救地球、减少不平等和应对各类紧急安全需求的创新理念。但我在现场的压倒性感受则是欧洲人对他们的经济——以及特别是对特朗普——是多么沮丧。

他们的焦虑并非毫无根据:特朗普在三个关键方面对欧洲构成了生存威胁。

要求承担防务责任

首先,他坚持认为欧洲必须为自身防务承担全部责任——许多政治领导人对这一要求感到费解。

在华盛顿远程发表的达沃斯演讲中,特朗普再次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将国防开支提高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的水平。

鉴于许多欧盟国家(如意大利)已经在努力实现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许下的2%目标,特朗普的这一要求显然让人头痛不已。

其次,特朗普似乎决心兑现其征收全面关税的威胁,对本就面临中国日益激烈竞争的欧洲出口商造成沉重打击。虽然特朗普的言论似乎为与各国谈判降低关税留有余地,但他履行竞选承诺的过往记录却不是一回事。

德国首当其冲

他推翻了前总统拜登的开放边界和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接下来很可能不顾经济学家的普遍反对开征各类“亮眼”关税。

特朗普提议的关税,将对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后,德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似乎出现了动摇。如果特朗普对德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那后者很可能会在第三年陷入衰退。

对此的教科书式应对是欧洲咬牙撑住,因为征收关税的国家往往才是最大受害者。但是选民们估计听不进这一套。消极应对很可能被国内民众视为软弱,因此,直面特朗普的欺凌并实施报复的诱惑大概是无法抗拒的。

这种对抗的结果谁也说不准。

鉴于特朗普将欧洲对美国的长期贸易顺差,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明确证据,因此也不会退让。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一顺差主要来自于欧洲人投资美国资产的偏好,而美国资产的表现一直优于欧洲且人们普遍预期这种状况仍将持续。

专注优先任务

第三,特朗普加强美国能源供应的计划,让欧洲的绿色运动陷入了困境。在俄乌战争和欧盟快速绿色转型的主要影响下,欧盟的能源价格要数倍于美国。高昂的能源价格,使欧盟工业越来越难以保持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新兴领域。

那么欧洲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专注,不要让特朗普的混乱性政策,分散对自身优先任务的注意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降低能源价格的方法,而小规模核技术则是向前迈出的充满希望一步。

此外,特朗普的气候变化否认主义和“钻吧,宝贝,钻吧”议程,对已经几乎沦为地缘政治透明人的欧盟来说是项重大挑战。

拥抱清洁能源固然令人钦佩,但仅靠欧洲的努力,也只能有限度地遏制全球变暖——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仍有约60%电力来自煤炭的情况下。

为了说服其他国家跟随自己的脚步,欧洲必须证明自己既能做到绿色环保,又有竞争力,否则就将沦为一个前车之鉴。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和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欧洲各国政府最好还是收敛一下对监管的热情。有句话说得好:“美国创新,中国复制,欧洲监管”。

被逼放松监管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正确地将放松监管,视为改善英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潜在途径。

但除非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法国——能摒弃那些琐琐碎碎的不满情绪,并向英国提供一份挪威式的贸易协议,否则英国将难以恢复增长。

这样的协议对双方都有利:欧洲需要英国的金融业,英国企业则需要欧洲市场。

即使欧洲采取了这些措施,也很难与特朗普打交道。要想获得一线生机,欧盟国家必须认识到它们当前萎靡不振的根源,是极为深层次的。无论特朗普能否再次上台,欧洲各国政府都需要解决导致经济停滞的各个根本原因。

当然,欧洲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和遏制科技行业过度扩张的政策值得称赞。假以时日,美国和中国可能会认识到欧盟进步政策的价值并加以效仿。

但如果它们依旧对此不以为然,欧洲就会成为被迫适应形势的一方。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欧盟委员会最终可能会像洛杉矶消防局一样——在损失已经发生后才慌忙去灭火。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