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放缓影响全球/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201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挑战,外部经济环境也会更难。

与刚加入世贸组织(WTO)时相比,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和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约1.34兆美元(约5.44兆令吉),在全球经济占比刚刚达到4%;到201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2.24兆美元(约49.69兆令吉),占比达15.4%。同期美国经济的全球占比则从31.8%下降至24.4%。

这也意味着,过去十几年,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是在此消彼涨,中国的贡献在不断增大,而美国的贡献则在相对变小。

过去,美国曾是全球经济太阳系中唯一的“太阳”,世界其他地方如行星一样受到美国经济“引力”的影响,并围绕其运转。

但现在形势有所变化,中国经济逐渐成长为全球经济天空中另一颗升起的“太阳”。

Eurizon SLJ资产管理公司的史蒂分振(Stephen Jen)和祖安娜斐乐(Joana Freire)发现,这种转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就有所体现。



1989-1998年间,美国对全球平均GDP大约产生40%的影响,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缩水了一半。

该机构通过量化计算还发现,中国现在对世界的影响力相当于美国和欧盟之和——过去十年中国以美元计的GDP总量增长了9兆美元(约36.5兆令吉),差不多相当于美国(7兆美元(约28兆令吉))和欧盟(2兆美元(约8.12兆令吉))增量的总和。

企业巨头销量重挫

在中国入世直至2018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相关性大为增加,不论是作为“世界工厂”还是作为消费市场的中国,都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达经济体和跨国公司息息相关。

英伟达、卡特彼勒、苹果,无一不受到2018年中国市场放缓的影响。

半导体厂商英伟达1月28日将2019财年末季营收预期大幅下调18%至22亿美元(约89亿令吉),称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影响了当季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中国的影响”。

被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的卡特彼勒也在同日公布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大“MISS”的业绩,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国地区销量下滑和不利的汇率波动。

苹果公司2018年末季度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按年下降将近27%,在各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

研究显示,1998年-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对欧盟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分别是21%和23%;在2009年-2018年,中国经济对欧盟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分别是36%和16%。

由于相关性大,中国经济放缓可能成为短期内拖累该地区及欧元的因素之一。

亚洲冲击最大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前就指出,欧洲经济增长前景的风险已经“偏向下行”,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疲软背后的一大根源。

安邦咨询(Anbound)掌握的其他数据,也显示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

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情景分析,在目前的经济相关性之下,假设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速陡降2%,并且叠加美国经济增速放缓,2020年亚洲多个经济体受到的连带影响最大,美国与欧盟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分别是:新加坡放缓1.9%、香港放缓1.5%、俄罗斯1.4%、韩国1.2%、中国台湾1.1%、沙地阿拉伯0.8%、印尼0.65%、泰国约0.6%、巴西约0.55%、印度约0.52%、大马约0.5%、日本约0.48%、南非和澳洲约0.4%、墨西哥与欧元区放缓都是约0.3%,美国与英国都是约0.2%。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好坏,目前已经到了可能显著影响全球经济的程度。

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全球化之中已经被绑在了一起,即使是全球经济规模排第一、第二的美国和欧盟(作为经济整体),也不可能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况。因此,中国经济的所谓悲观,在全球背景下也只是相对的。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