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经商要脚踏实地不要急/拿督刘明

中国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表示我们很会做生意,很多人听了很爽,但这是褒还是贬见人见智。

我本身是不认同的。中国人有5000年的文化,历经几百个朝代,汉朝开始的丝绸之路、唐朝盛世、元朝统治了大半个地球、明朝海上称霸,当时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上。



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白家争鸣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孙子等等,那时的老外苏格拉底还没出世呢!

所以凭什么我们要被矮化为“东方犹太人”?犹太人应该被称为“西方中国人“!

其实这都是后期洋人的杰作,趁满清政府的无能把许许多多莫须有的污名套在中国人身上,称我们为“东方犹太人”对他们来说算是抬举了我们!

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真的是多灾多难,但毕竟我们还是龙的传人,有着非常优秀的5000年文化作为基础,所以今天中国再次强大是历史的必然!

马来西亚的华人呢?经商能力我们比友族强,这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非常刻苦耐劳,任劳任怨而且勤于学习只为了把生意做好更上一层楼。



有一次付费去上一个有关众筹的研讨会,出乎意料出席人数竟然爆满,而且大多数是年轻华裔子弟。

看!当友族同胞在忙着抗议美国打压回教徒、声讨啤酒节在马来西亚举办会破坏国民团结或为了某些空姐的服装太暴露而争论不休时,我们的华裔子弟“睬你唔得闲”正忙着为自己的事业拼得日夜无光。

努力赚钱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事但为了钱不择手段就不太好了。看看近年来如雨后春笋的金钱游戏幕后主谋,哪个个不是我们华裔?

内容就是王道

那天和朋友聊起都认为年轻人喜欢学习好学不倦是好事,但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就不太妙了。

马来西亚培训业蓬勃发展五花八门,但专业性的工作坊往往小猫三两只,那些激励性课程或什么资本运作教你如何上市赚快钱的却“火红火绿”,纵然收费不菲有者甚至一堂课收费高达一1万至2万令吉!

很多人其实忘了无论什么生意都要回归基本面。你的生意门都没有。还谈什么上市?

我经常苦口婆心的规劝时下的年轻人要在产品研发下功夫,有了独特的产品和品牌哪怕没有出路?

网络世界讲“内容为王”,既内容就是王道。马云的淘宝假如没产品可卖他老兄可能还在杭州教英语!偏偏大家都想做马云不屑做三只松鼠(中国著名零食)。

大家开口闭口讲应用程式(App),希望很快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假如一窝蜂都做App谁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马来西亚需要创新人才,但创新并不一定是高科技,传统产业也能创新。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应该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平静少一些冲动。

快是要慢慢来的!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