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美缩表热钱炒作没赚头/胡逸山

美国的中央银行不如是叫,也不叫国家银行,更因在两百年前有过不愉快的经验(至少两间官方“合众国银行”以倒闭收场)也不如一些国家般把中央银行以国名来命名。

现在市面上有时打广告(但没在本地)的“美国银行”,是一间私立的银行,理论上只能说是美国中央银行的一个“客户”兼备监管对象。



美国的央行叫“联邦储备系统”,行长叫理事会主席。但这美联储呢,可谓是世界上几乎所有中央银行的终极中央银行。

哪一国的政府如缺钱用,也许会杯水车薪地找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等实际上也是美国在幕后主导的国际金融与发展机构。

但如哪一国的中央银行缺钱周转,除了可自行印钞(但此举会引起通胀)外,一般也可向美联储“傍一傍水”来应急一下。

对通胀特敏感

当然,这些国度寄存在美联储的庞大保险仓库里的黄金,有无因此而被“移位”来做担保,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大众眼中,美联储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它属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时的会议召开,因为此会议大多会定夺美联储向其他银行“放水”的利率,从而几乎直接影响到大家存款或借贷的利率。

利率低则更多人愿意从金融机构借钱出来做生意或消费,但也因更多的现钱在市面上流通而有通胀的忧虑。利率高则大家不太愿意借钱,所以假如被认为是过热的经济,也会被逐渐冷却下来。

牺牲增长压低物价

在这两者的平衡之间,美联储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即对通货膨胀特别“敏感”,主要是因为上世纪初叶的美国大萧条的痛苦经验,在许多时候宁可牺牲经济成长来压低物价。

所以即便美国过去十年来的经济成长因为咎由自取的环球金融危机而持续低迷,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多来仍然坚持稳健的提高利率。

而上周,美联储更出了新招,宣布要缩减它在金融危机以来大量购置资产以扶住市场的表单数额,史称“缩表”。这缩表呢,实质上也就是“收水”,把资产抛售,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热钱”。

当然这也包括在过去十年来“游窜”于世界各地的热钱,所以包括本地经济在内的世界各地经济,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

习惯于拿着业已演变成各种模式的热钱来炒作者,可能会发觉到如此做得赚头会越来越小。

经济是应该踏实地来运作,但如流通的款项越来越少,生意运作的空间也还是会相应地萎缩的。

反应

 

名家专栏

币值高低经济应声/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无论大家对特朗普的一些政治主张喜恶与否,然而他的一些经济理念对于本地也还是有值得参考之处的。而近日特朗普笃定再次入主白宫,大家关心的其中一个焦点,可能还是在特朗普任期内,马币相对于美元的币值孰高孰低?

的确,当特朗普再次当选的消息一出,美元的币值应声飙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了主要是美国各界,但也包括世界各大商界,对于他的当选的欣喜心态。因为特朗普到底是有着深厚的从商经验,所以当然被认为会采取更为亲商的经济政策,就有如他首任时的减税般,令人振奋不已。

这和在经济管理方面无甚经验的民主党对手贺锦丽形成强烈的对比。贺锦丽在竞选期间被问起如何应对经济挑战时索性顾左右而言他,不肯正面回答。这和特朗普即便是充满争议性但主动誓言推出的一些经济政策一比,高下立见。

所以涉商的各界当然看好特朗普的当选,而这也就反映在美元币值短暂的高涨上了。

但持续高昂的美元,是否真个是特朗普所希望看到的现象呢?答案应该更为是否定的。众所周知,特朗普崇尚“让美国再次富强起来”。而在他眼中的富强,主要是体现在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复兴,能够再次制造许多不仅供美国本身自给自足地消费,而是也要大量出口的产品。

让美国商品便宜起来

但要更吸引世上其他地区购买美国出口的产品,则美元的币值必须偏低,如此海外各界才会认为美国产品便宜、“值得”。如果美元币值高企不下,则海外各界会认为美国产品昂贵、“不值得”,那倒不如去购买其他地方更为廉宜、可负担得起的产品好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当然可以理解到这一点。

然而,再次当上总统的特朗普,又会如何来尝试维持美元币值的低位呢?主要应该会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也是他相对能操控的,可以是训令美国财政部更大程度地“印钱”,让更多的美元在美国本土以至海外的市场上流通,而美元数量一多,其币值或多或少都会下滑。至于由此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看来并不太过在特朗普的经济雷达覆盖范围内。

当然,美国的所谓印钱,不是粗糙的好像电影里的开印钞机来印,而是更为细腻地通过如在公开市场上买回美国国债等的间接方式来“放水”。

其二,特朗普应该也会老实不客气地对理论上独立运作的美国联邦储备局(相等于其中央银行)施压,要后者继续降息。而息口越低,则流通于市面上的美元也越来越多,美元的币值也就有了下降的压力。当然,特朗普的政治强势是否镇得住联储局,让后者屈服于他的低息要求,也还是个未知数。

无论如何,由此看来,马币未来一段日子里相对于美元的币值应该不会太低。这一来就对本地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了。一方面在预期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无论对友对敌都会征收高关税的大环境下,本地对美国的出口应该会受到不小的打击。而另一方面,马币如果有着偏高的币值,那也会不利于本地的出口。

如此可能的双重打击,不知向来出口导向的本地经济,能经受得起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