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特朗普反全球化思想根源

作者:黄杰

一夜之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把美国变成发达国家中关税最高的国家(由平均2%飙升至24%),贯彻右翼“反全球主义者”认为自由贸易掏空美国产业的阴谋论。

据此阴谋论,克林顿家族、拜登家族等建制阶层透过家族基金和世界经济论坛等“全球主义”(Globalist)机构,出卖了国家利益。最极端的发言就是副总统万斯说的:“100万个廉价仿冒烤面包机也远不及一个美国制造业岗位的价值。”

特朗普的“关税派”理论家是哈佛经济学博士、现任关键贸易政策顾问纳瓦罗,曾著有《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The Coming China Wars),反华情结极为明显,学术操守也充满疑点。

他在《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中虚构出哈佛学生巴拉(Ron Vara)及其疯狂的言论——“制造业巨龙是贪婪的,殖民巨龙是无情的,美国之鹰却在沉睡”——佐证他的反华思想,逼得出版社也要出来澄清。

自2008年金融海啸洗劫美国中产阶层后,这种“自由贸易掏空美国”的阴谋论就在右翼圈中快速滋生。特朗普的前高级战略顾问班农就是在那时从上海辞去银行家工作,成为纪录片导演。

他在自费出品的《零世代》(Generation Zero)和《火炬手》(Torchbeare)中夸张宣传“全球深层政府”阴谋论,指责媒体、犹太社群和政府“姑息”了全球化,是“美国至上”意识形态的雏形。班农后来经营的布莱巴特新闻网(Breitbart),成为特朗普首次胜选的主因。

班农曾受访称,自己的父亲在大萧条时也没被辞职,认为这代表了美国制造业的公司文化是社会的骨干,在危机时支撑起无数家庭,这与来自铁锈带的万斯把制造业称为“社区的灵魂”的美好想像如出一辙,成功感动很多蓝领阶层。

然而,美国的经济政策多年来务虚不务实,沉迷金融财技,误信人工智能(AI)一出就可以解决所有难题,认为自己理应与中国制造业站在同一水平,却要全球为自己多年来工业凋零的代价埋单,是把自身问题错置于外部仇恨对象的表现,自欺欺人,也是自我蒙蔽。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财经

芝加哥联储行长警告 “不要限制央行独立性”

(芝加哥21日讯)在特朗普日前表达了对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不满后,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奥斯坦·古尔斯比发出了不要限制该央行独立性的警告。

“经济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货币政策不受政治干预——即美联储或任何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做它需要做的事——非常重要,”古尔斯比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节目中表示。

“我强烈希望我们不会陷入货币政策独立性存疑的环境,”古尔斯比说。“这会削弱美联储的公信力。”

古尔斯比表示,事实上,在央行没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国家,“通胀更高、增长更慢、就业市场更糟”。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