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火箭救灾尽了本分?/杨善勇
二度入主布城,执政中央接近5年,拍照坐在前面的民主行动党当权领袖,不论规划、管理、行政或决策,仍然不怎么样,往往搞不清楚状况。面对大规模的灾难和救援,亦然如此,一如既往地使出“爱演是英雄”,不着边际。
雪州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道泄漏大爆炸之后,细读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在脸书上的帖文,必能觉察耐人寻味:“若有任何紧急需求,蒲种选区居民可以联络峇都知甲发展及安全委员会主席,电话为011-2721 7445。”不禁让人纳闷,为何不是联系民选议员本人?然后呢?
然后就是设立捐款户头。结果招惹路人和网民骂翻天。所筹款额微不足道,也就不在话下。纵然民意哗然,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反倒要大家闭嘴,引来另一轮全民的火力全开。
部长议员集体“失踪”
陆兆福似乎不愿正视选民的情绪,也没有一句解释:为何这个非常时期,全国的正副部长,以及本州和当地的国州议员,仿佛集体失踪,不见人影。江湖甚至传言,不少人正逍遥国外度假。这一边,身困劫难,谁的心里会好受?
既然如此,群龙无首,原因也就不难理解;同时也验证了不久前邓章钦调侃3G世代火箭中委“羽翼未丰”之言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救援恰如行军上阵,需要真功夫,不是嘴炮。不幸的是,时隔多日,仅仅是处理灾民登记,一再磨蹭,遑论大格局。
眼下的需求,不仅是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同时也在于接下来的安顿。个人和家居保险的谈判、政府赔偿配套,此时尤其关键。如果房屋和车辆尽毁,理赔的最高金额会有多少?
当然,全面检视与长期政策才是后续重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天然气管两岸的缓冲地段是否存在风险?地方议会要如何严加保护、严禁接近建筑物,都是不能松懈的核心议题。
火箭表现有目共睹
目前所见,沙砂两州已有指示;半岛这边,梳邦再也市长阿米鲁阿兹占则一再否认当地挖掘工程问题;虽然曾接获一宗投诉,并前往调查,最终只称“一切符合规定”;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则表示“做好自己本分”云云。
行动党的表现是否尽了本分,大家有目共睹;唯千万不要推诿千错万错皆为前朝之过,更不要拒绝扪心自问。如此这般,自然难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更甭说因“你们在救灾,我们正度假”而负起辞职责任了。
地底的风险,不见的惊心/杨善勇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之后,大马建筑业发展局(CIDB)第一时间发布文告说明,初步调查发现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当天,当地没有任何建筑工程施工。文告当时还说:社交媒体所指的双层店屋建筑工地,实际位于事故地点30公尺外。
唯翌日大马建筑业发展局随之撤回所发布的这段文字,转称静待调查事故所涉及诸多的部门。此言正确,毕竟内情错综复杂,既有远在规划申请的前因,相信也有天然气管设计的因素。
除此之外,也许另有管理层面的枝枝节节,需要逐一理清。
当中一个难以理解的是,天然气管位在布特拉和谐花园及甘榜瓜拉双溪峇鲁两个社区之旁。
按常理想,此处必有一定缓冲地段间隔,以策安全;何以这个结果如此紧紧靠近呢?
纵然这一道提问得到圆满的解答,距离天然气管位不及30公尺的地方,眼下何以得以批示准予建起18间双层店屋?这是否意味,30公尺乃是地方议会既定的缓冲地带?要是这样,经历这次事故,显然的是,30公尺的缓冲不足确切一切了。
细看视频,对照现场居民的追述,目前的措施,确实低估了爆炸的惊悚和威力。记者笔记,入目所见,犹如废墟;一瞬之间烧毁房屋87间,148间损坏,烧毁车子225辆,损及174辆。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统计,反映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患无穷。 何况,天然气管所穿过的,是半岛的大城小镇。地图所示,Y字型的管道,始自昔加末的中心点,然后各分东西输出,另外南向衍生,奔向新山。换句话说,每一个接口,既是方便百姓的生活,同时也潜在万万不可小觑的风险。
勿一味地挖呀挖
理解这点,想必我们应该同意,各个单位一旦临危受命处理深埋地底的水管、电线、煤气管、排泄系统,不能不慎重先搞清楚天然气管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在小小的社区里面,挖呀挖呀挖”。
不幸的是,参考这个国家的经验,挖呀挖呀挖确实司空见惯。任何地方,大小角落,不分昼夜,每个时辰,都有一再轮流的想挖就挖。因此所造成的水管破裂,确实罄竹难书,一言难尽;需要大家高抬贵手,加倍小心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