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金砖银行的壮大与挑战/魏开星
金砖国家的新开发银行又壮大了!
印尼刚于今年1月成为金砖国家,总统普拉博沃3月25日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见面,双方讨论印尼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各领域的合作机会。
普拉博沃会后宣布,该国将加入新开发银行,作为印尼加强与其他开发中国家和多边机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措施。他希望加入新开发银行能够协助国家转型,并帮助印尼加速经济发展。
指望新开发银行减赤
目前印尼政府积极发展其金融网络,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却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来自美国方面的资金及援助支持遭削减的处境。这就是普拉博沃决定加入新开发银行的动因之一。对此,有学者担忧一是印尼因地缘政治风险付出代价,二是加入金砖及其新开发银行将使印尼与中俄关系不佳的盟友更为疏远。尽管官方强调此举仅代表该国积极与自由的外交原则,并不意味背弃西方国家;然而,学者提醒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新开发银行作为新的金融机构,还未像西方主导的现有金融体系那么成熟,其稳定性仍需时间验证。其次,特朗普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后,印尼也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影响,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最后,特朗普曾多次警告金砖国家,不要试图以其他货币取代美元,否则将对其征收100%关税。作为金砖国家组建的新开发银行,在与美元的竞争中风险陡增。由此可见,金砖银行因印尼的加入而壮大,同时也面对特朗普政府的长臂管辖而挑战多多。
特朗普警惕美元遭威胁
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家,其霸权体现在美元霸权、军事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及舆论霸权等等,其中若美元崩塌,其他的霸权均随之消亡。美元地位眼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源于美国联邦政府累计财政赤字达到了历史高位的36.6兆美元以上,每年的利息支出达1.1兆美元。
特朗普意识到政府债台高筑将令世界对美元的信用产生动摇,于是便开始疯狂地加进口关税,以增加联邦政府的收入;同时,通过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大幅削减政府部门、公务员及其费用,以减轻政府开支,企图缓解财政赤字压力,给外界予美元所赖以支撑的美国经济实力仍然健康的印象。同时,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吸引外资进入,除了提振制造业外,也寄望增加美元资本账下流动性,以对冲庞大的贸易逆差。
特朗普在增强美国经济实力,对美元“固本培元”之余,也特别警惕竞争对手削弱美元地位的计划与举动。当金砖国家设想设立金砖币时,特朗普就以加征关税进行极限施压。
不知是俄罗斯有意给特朗普面子,还是准备不足,去年在莫斯科举行的金砖国家会议,外界原本意料俄罗斯会带头提出金砖币的设想供与会国家讨论,结果会议并没有涉及相关话题。
美国为了维持全球独大,对凡是构成威胁的对手均采取一切手段加以打压,这在历史上的日元及欧元遭遇的待遇已充分说明。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欧盟就是为了占美国便宜而存在的。”欧元刚诞生不久,北约就发动科索沃战争,战火重临欧洲,欧元币值应声而落。
美俄走近对金砖不利?
特朗普政府誓要拉俄罗斯,改善美俄关系,此种事态对金砖组织会否带来负面效应?特朗普拉住普丁,除了针对中国之外,恐怕对于中俄参与的多边机制如金砖、上合组织及中俄伊朗等,也有拆散与离间之意。
在莫斯科会议中,原本以为俄罗斯会提出金砖币,结果普丁迫于西方的压力而放弃;现在特朗普再次威胁,不知金砖国家中,还有哪些还愿意与美国硬刚?
【灼见】中国东盟深化合作抗挑战/魏开星
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正当合法权益,悍然实施单边霸凌的关税政策,中国被迫对美采取坚决果断的反制措施。
在这一紧要关头,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发展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习近平将访东盟三国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于4月9日公布,习近平将于4月15日起对马来西亚展开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据悉,他还将访问柬埔寨、越南两国。
美方拟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对台湾加征32%,对印尼32%,对泰国36%,对寮国48%,而对柬埔寨的加征税率更高达49%。
因此,无论是作为同为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受害者,还是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东南亚国家及东盟整体都是中国深化周边关系的优先方向。
自冠病疫情期间起,中国与东盟逆势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增强了在面对特朗普2.0版本全球加征“对等关税”挑战时的底气与实力。
上世纪末,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快速起飞,却也因此埋下债务过高的隐患,最终遭美国等西方金融资本巨头做空本币与股市,经济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币值稳定,不落井下石,反而提供协助,使这些国家得以稳定局势,并逐步复苏。在与中国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中,东盟经济实现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
中国与东盟合作广泛
中国于2001年杪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便积极推动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建设自贸区。自贸合作从无到有,从1.0版逐步升级至2.0版,目前正朝3.0版不断完善。
双方贸易额与双向投资呈几何式增长。“睦邻、富邻、安邻”政策不仅推动经济层面的合作,也深化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及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经贸领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率先在东盟最大国家——印尼宣布启动;中国也发起设立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补充完善“中国—东盟10+1”机制。
在安全领域,中国与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建立边境联合巡逻机制,联合打击贩毒、走私等跨境犯罪。在处理南海争端方面,从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到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持续妥处分歧、避免冲突,使南海逐步成为“合作之海、和平之海”。
虽然有关国家间在主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通过“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共识,才有今日东亚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堪称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相较之下,当前欧洲爆发俄乌战争、中东陷入以巴冲突、红海爆发美军与胡塞武装的武力对峙,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显得尤为宝贵。
访问将取得丰硕成果
面对美国破坏国际自由贸易体系、肆意推行单边主义,东盟—中国“10+1”、“10+3”机制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成为东亚与大洋洲主要国家集体应对所谓“对等关税”的合作平台。
因此,展望习近平即将展开的东盟3国访问,笔者相信将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表态称,在与东盟各国领袖磋商后,将推动东盟就美国关税问题统一立场。相信习近平此访,将就此问题与相关国家深入沟通,推动“10+1”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研议对外应对的具体方向与步骤。
其次,中方或将建议马方主办临时“东盟—中国10+1”、“10+3”特别峰会,聚焦协调关税问题的应对机制。
最后,中国将推动RCEP设立特别机制,一方面全面检讨协议实施以来的成果与问题4,进一步发挥协定效能。
另一方面,探讨在新国际形势下,如何与其他区域经济体,如欧盟、非盟、南美共同市场、海湾合作委员会及中东欧等展开关税协调与经贸合作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