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投资燕屋2800万仅回0.1%酬 管理公司失联3000人血本无归

(安邦10日讯)一项涉及逾3000名投资者、宣称可提供每年高达8%回酬的燕屋投资计划,近年来陷入停滞,不仅管理公司突然“消声匿迹”,投资者更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这项投资计划早年打着高回酬旗号,吸引许多公众参与,投资金额介于2500至20万令吉不等。截至2019年1月,共有3005人参与,整体涉及金额估计高达2800万令吉。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资料,管理公司在2017年仅发放0.1%回酬,引起投资者们的不满后便失联。投资者指出,最后一次与公司会面是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一场说明会,之后便无法再取得联系。

在2023年12月31日由信托人召开的线上会议中,投资者震惊发现,原本声称属于投资计划下的24间燕屋中,仅2间是登记在管理公司名下,其余则属于第三方。

曾建议退百余元终止计划

同时,信托人曾在会议上提出建议,指要出售这两间公司名下的燕屋,并终止投资计划。然而在扣除各项费用后,每位投资者仅能收回百余令吉,引起投资者强烈反对,该提案最终被否决。

针对此事,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投资者,今日透过莲花苑区州议员游佳豪与社青团总秘书林骏荣召开记者会,公开整体事件详情并呼吁更多被涉及的投资者站出来,共同商讨下一步行动。

投资者代表曾志辉指出,早在发现问题时,他们已陆续向公司注册委员会(SSM)、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SC)及信托人作出投诉,但迟迟未收获回应。

“我们不断要求信托人召开线上会议,结果一拖再拖,还遇上疫情影响,直到去年底才终于召开会议,出席者却不多。”

他强调,这场会议揭露不少关键事实,包括燕屋产权及信托人早年已更换,投资者却全然不知情。

投资1万只拿回11元

投资者何国松透露,他在2010年投入4万令吉,并号召亲友一同参与,合计投资额达10万令吉。

他指出,该投资计划首6年以购物券形式发放8%回酬,至第7年才转换为现金回酬,惟当时只收到0.1%的回酬,“也就是1万令吉只拿回11令吉”。

更令他不解的是,所谓购物券可兑换该管理公司的产品价格异常昂贵,“例如一包10条装豆粉要价近300令吉,而250克燕窝产品竟然高达1万4000令吉,远高于市价10倍。”

对此,游佳豪表示,他将致函公司注册委员会、证券委员会及国家银行等单位,要求设立协调机制协助受害者。

“这项计划涉及众筹性质,属于金融监管范畴,不能让相关单位互相推卸责任。”

林骏荣也指出,将积极接触更多涉及该案件的投资者,若有需要不排除集体展开法律行动。“欢迎所有涉及相关的投资者联络我们,联络号码是012-9302383或016-2753585。”

出席记者会者包括游佳豪助理王俊强及张炳权等人。

 

 
 

 

反应

 

ESG

企业财务的当务之急 ESG现在不做就亏?/李文爱

环境、社会和监管(ESG)曾被认为是大公司的公关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各种规模企业面临的严肃财务问题。在大马,推动它的不仅是全球趋势,还有当地法规、政策变化和资本市场需求。

然而,许多企业仍在犹豫不决。ESG通常被视为昂贵或复杂的事,但事实恰恰相反:忽视ESG的代价可能更高,从长远来看还会造成财务损失。

(一)资本获取与ESG相连

ESG是评估信誉和投资风险的关键指标。银行致力于永续融资目标并动员可持续融资,将绿色标准纳入贷款实践中。

国行通过气候变化和基于原则的分类法和气候风险管理和情景分析政策文件等举措,积极将ESG融入金融领域。这些政策促使银行更严格地评估ESG风险,并鼓励具有气候适应力的贷款行为。

(二)国内和全球市场准入需要ESG合规性

我国为在大马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及大型非上市公司引入了国家永续发展报告框架。2022年,交易所还推出了自愿碳市场——大马碳交易所。

即使是向大公司或跨国公司供货的非上市中小企业也应达到ESG标准。那些未能跟上步伐的企业可能会被剔除出供应链或失去出口机会。

(三)碳税和气候变化法案即将出现的新成本因素

即将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预计将包括碳定价条款,可能以碳税或排放交易计划的形式出现。

任何碳定价机制的引入都将产生直接的财务影响,涉及高排放的企业可能很快就要为其排放的每一吨二氧化碳付费。

投资于能源效率、低碳技术或参与自愿碳市场(如布尔萨碳交易所)的公司可以抵消甚至货币化其减排量。气候变化法案也可能会为这些机制提供监管框架。

(四)ESG有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ESG是提高运营效率的工具,改善能源利用、减少浪费或简化物流的公司往往能实现真正的成本节约。

例如本地制造商和发展商越加采用太阳能。根据永续能源发展局推广的净能源计量计划,安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可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回电网,从而减少电费和碳排放。

(五)风险管理和业务韧性

进行气候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预测、评估和减轻这些风险。

例如将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原则纳入业务规划,有助于识别供应链脆弱性或气候相关资产风险。

社会风险(例如不良的劳工实践)可能使公司面临诉讼、抵制或运营中断。在本地制造业和种植业,过去的违规行为已导致国际买家和监管机构有禁令,凸显糟糕的治理和社会监督如何造成数百万美元的业务损失。

(六)吸引顶尖人才赢得消费者信任

年轻员工倾向选择与其价值观一致、积极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的公司。研究也表明,在具有ESG意识的企业中,员工敬业度和生产力显著提高,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与招聘成本。

另外,越来越多人愿意支持永续来源的产品,甚至抵制涉及劳工权益问题的企业。企业若能通过ESG策略展现诚信,不仅能吸引员工,更能赢得客户忠诚度,强化品牌声誉。

结论是ESG的财务案例不再限于理论。它已被写入国内银行业务、贸易政策、税收优惠及气候变化法案中。

ESG绝非负担,而是对业务韧性和长期盈利能力的投资。对于本地公司而言,问题不再为是否采取行动,而是行动速度。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