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叫老师该如何教经济学?/刘伟伦

最近世界各国都被美国的关税战搞得人仰马翻,虽然我国也被美国那莫名其奇妙的计算方式征收24%关税,但相对东盟的其他领国有些近50%课税率,我们确实感觉较好一些,而我国似乎也决定了没有反击课征的意图。

坦白说,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至今,对普通大众而言,似乎已将美国的经济政策与关税划上等号。然而,作为一名在中学教授经济学20年的老师,我对美国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感到遗憾,因为这与课本中我们教导国际贸易基本观念存在一定的鸿沟。

我们长期以来都向学生讲授市场经济的典范——美国,并推崇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倡的自由贸易理念。他们认为,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能够促进全球繁荣,并提升人类福祉。这一价值观催生了GATT(关贸总协定)与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自由贸易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信仰。

动摇自由贸易根基

然而,近期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举措,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台积电前董事长张忠谋在美国厂开幕时所说的话——“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已死”。

传统上,关税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们可以利用关税来保护本国具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以促进经济长远的发展。这种做法一直被视为合理的“游戏规则”。但如今,美国作为一个已开发国家及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却选择以关税壁垒来打击竞争对手,这无疑动摇了自由贸易的根基。

那么,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还能谈论自由贸易吗?WTO对于美国这些操作若没有作为,那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课文与现实相去甚远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关税战的手段,教科书教我们其他国家势必会进行报复,全球贸易摩擦将加剧。最终的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受害的仍是普罗百姓,最近美国人民囤积抢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高关税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全球经济陷入更加复杂的困境。

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我不禁感到惋惜。如今,当我们教授国际贸易理论时,会发现课本中关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的理念,与现实经济环境已相去甚远。过去所推崇的“双赢”模式,如今却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利己主义”。这样的世界,真的会变得更好吗?

 

 
 

 

反应

 

文教

教总:需拥教育文凭 聘外国毕业生当老师

(吉隆坡25日讯)教育服务委员会(SPP)即日起至2月7日,以合约性质(PPP Gred DG9 lantikan Kontrak (Interim))招聘国内外大学教育系毕业生或拥有教育文凭资格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政府中小学老师。

教总今天发文告说,申请者的教育学士学位须获得马来西亚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的认证,并在SPM考获马来文优等或拥有政府承认的相关资格。

“与此同时,除了马来文、英文和回教教育科,在华小执教的申请者也必须拥有SPM华文优等的条件。

有意申请者可以在教育服务委员会网站https://www.spp.gov.my 获取相关的详情和提出申请。教育服务委员会将安排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出席面试。”

教总呼吁符合申请条件的华裔大专生踊跃提出申请,以成为华小和中学的老师。教总也吁请申请者在作出申请时,须确保所填写的资料都是正确的,以免不必要的失误而错失申请的机会。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