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爱国之心看不见?/何燕羚

大家这个月都在“忙”着关心美国的关税大战,似乎开始“淡忘”了我们下周即将开跑的政策——学生佩戴国旗徽章。

身为母亲和媒体人,不管中美贸易关系多紧张,我并不会忘记4月21日这日子。自下周一起,所有隶属教育部的学校将分阶段推行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政策,旨在培养爱国情怀,并加强学生与国家之间的认同感。

初衷无疑是正面的,但政策一出,社会各界却有不同声音,特别是来自学生与家长的真实回馈,值得我们深思。我亲自“采访”家里10岁的孩子。 

我:你觉得佩戴这国旗徽章,你会更爱国吗?

他:不会。不管我有没有佩戴,我都不会乱丢垃圾,爱护这个国家,不用靠一个徽章。

存安全隐患

对这些正值成长阶段的孩子而言,爱国不是装饰在胸前的一块徽章,而是体现在生活点滴中的行为与认知。他们或许年纪尚小,却敏锐地指出,真正的爱国教育,必须超越表面形式。为何,我们的教育部却没看破这点呢?

同时,家长们也会多了一份担忧,国旗徽章采用金属扣针固定,对年幼或低年级学生而言,这类锋利物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孩子贪玩时不小心扎到自己或别人怎么办?”

“是否有更安全的替代方式?”

这都是家长群中所关注的。的确,爱国教育不该仅停留在象征性动作上。徽章虽小,但传递的意义却该有更深层的教育内容作支撑。如果缺乏配套教学、活动与内在引导,仅靠一枚徽章,恐怕难以真正达成“爱国”目标。

我们也不该一味批评政策形式化,而是应该呼吁在落实爱国教育时,更加重视“意义”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例如是否可考虑使用不具危险性的熨烫徽章,或将“佩戴国旗”的动作结合课堂讨论、主题活动或故事分享,从而让孩子真正理解国旗的意义与国家价值。

国旗,是认同的象征。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点燃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这不能只靠一枚徽章,而应通过教育的智慧与温度,慢慢灌溉,深植于心。 

 

 
 

 

反应

 

要闻

内长:参展商视频现缺新月国旗 调查程序与《星洲》相同

(布城22日讯)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说,一家参展商早前播放缺“新月”的国旗图样事件,会面对跟《星洲日报》封面刊登的辉煌条纹插图不完整事一样的调查程序。

他说,在内政部对《星洲日报》采取行动后,人们又提起了同样的事件(新加坡育婴儿食品公司),这家公司会面对跟上述媒体同样的调查程序。

针对《星洲日报》的调查进展,赛弗丁说,内政部已接到该媒体的解释,需要审查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媒体管理层已解释

赛弗丁今日出席部门常月集会后及推介管理投诉和调查系统(SPEAKS)后,回应记者问题时,这么说。

他说,当局已转召这家媒体的管理层,并在昨日作出解释了。

他指内政部将根据实情和解释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并保证内政部对此事的处理专业、良好且迅速。

“我们是依据1963年徽章及名字(防范不当使用)法令及1984年印刷与出版法令来展开调查。

“国旗是国家身分的象征,背后承载着各种含义,任何形式的疏忽及粗心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

“如果发生这种事情,我们将负责任且明智地处理。我们有法律和调查程序。”

新加坡参展商Singapore Lactation Bakes(简称SLB)已因为在会场播放介绍公司的宣传视频中,出现马来西亚国旗没有新月图案一事道歉。

这家公司参加在本地一家著名购物商场举行的育婴产品展出。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