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更多国人逃过破产危机 AKPK:逾11万人债务大减
(吉隆坡14日讯)过去两年,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协助逾11万2000人大幅度减轻债务负担,协助许多人逃过了破产的危机。
该机构在这2年内共批准11万2212宗债务管理计划(DMP)新个案,协助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偿债比率(DSR)从之前的84%剧减至40%。
根据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今日发布的《2023-2024年报告》,该机构分别于2023及2024年,批准了5万2057及6万155宗家庭债务重组申请。
此外,该机构成功追讨的债务金额,也连续两年增加。2023年追讨金额为14亿9000万令吉,较2022年的13亿1000万令吉增长13.7%;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17亿3000万令吉,按年增长15.88%。
与此同时,财务咨询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两年内共处理逾16万4000宗个案,增长幅度高达95%。该服务涵盖预算规划、还款建议、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等,反映出社会大众对专业理财辅导的依赖日益提升。
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总执行长阿扎丁表示,这些数字不仅说明服务范围扩大,也代表社会对其“结构化、公平且具同理心”的债务重组方案建立了更大信任。
报告也提及,该机构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2023年至去年间,社交媒体互动率提升5倍,触及超过300万人。客户满意度达91%,净推荐值(NPS)为+74,反映服务表现获肯定。
推出AI理财助力
此外,AKPK推出人工智能理财助理“ALIA”,可在多平台实时回应客户的理财咨询,提升服务效率与亲和力。
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AKPK也透过“预咨询还款援助机制”(PARAS)与“Golden Solace”计划,专注协助年长借贷者及面临经济困境者,协助他们重新掌控财务。
财务教育方面,AKPK延续“从生活出发”的方针,深入家庭与中小企业,推广储蓄、预算及理财规划等实用技能,鼓励更健康的财务行为。
其中一项亮点为2023年“全球金钱周”期间,该机构协调全国135所大专院校同步举办理财课程,吸引3万8000多名学生参与,创下国内最大规模“同步财务教育课”纪录。
AKPK也在多所大学设立“AKPK俱乐部”,通过同辈学习推广校园财务素养。
出席推介礼的嘉宾包括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营运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曼苏克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安查哈欣、教育与推广部总经理诺法兹林。

阿扎丁(右二)与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高层一同推介《2023至2024年报告》。左起曼苏克索、诺法兹林;右一为安查哈欣。
医疗支出背债个案大减
阿扎丁表示,近年来因医疗支出而陷入债务的个案已大幅减少,当前多数债务问题主要源于财务规划不足与消费管理不当。
“约5年前,我们确实观察到部分债务人因未购买医疗保险,转而使用信用卡支付医疗费用,进而陷入财务困境。但近年来,这类个案已大幅减少。”
他说,目前导致财务问题的主要因素,多与个人财务规划不足有关,而非特定的医疗支出。不过,若有民众因高额医疗费用而欠下信用卡或个人贷款,仍可向该机构寻求协助。
“只要债务人面对还款困难,不论原因是否为医疗支出,我们都可协助他们重新安排还款计划。”
他也提及,该机构所推行的债务管理计划,不仅着重于债务重组,更是协助债务人修复自尊与生活信心的过程。
他指出,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详细说明了过去数年所开展的3大核心服务,即财务教育、财务咨询及债务管理,并强调每一项债务背后都有其故事与成因,因此应以同理心看待债务人的处境。
“我们不能只把债务视为一项金融交易。事实上,它往往关乎个人的心理、情绪与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一个人的尊严与自我认同。”

AKPK:过度依赖恐财困加剧 先买后付非长远良方

诺法兹琳
(吉隆坡25日讯)消费者不应将“先买后付”(BNPL)视为长期的财务解决方案,尽管它看似无害,但可能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长远的影响。
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指出,在特定情况下,“先买后付”或许有助于缓解财务压力,但消费者应审慎考量是否真的需要该计划。
该机构教育与推广总经理诺法兹琳表示,虽然“先买后付”提供了即时便利,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财务问题,例如债务累积、信用评分受损,以及因财务压力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诺法兹琳表示,这种风险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扩大。
真正的财务健康应建立在储蓄的积累、支出的合理控制,以及对未来的投资之上,而非依赖短期信贷工具。
无法取代合理财务规划
因此,“先买后付”绝不应取代合理的财务规划。
她指出,该机构致力于提升金融素养,并推广实用策略,帮助消费者避免债务陷阱,首要步骤是培养更良好的预算习惯。
她建议消费者采用“50/40/10”预算法,即将50%收入用于必需品,40%用于还偿,10%存入储蓄。
她指出,消费者应优先考虑提前储蓄,以应对大额开销,同时使用高息储蓄账户,并追踪每月支出,以降低未来债务带来的压力。
她强调,明智的财务决策通常取决于一个关键问题,即“在不借贷的情况下,是否能负担该笔开销。”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消费者应重新审视消费决定,并在行动前慎重考虑。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