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规划的“亲密爱人”:预算/规划财富
常听说我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听着听着,我就以为对方已经有一套完美的计划。来到我这里,一定是遇到什么不能预料时的问题。
很多时候,却是大出我的意料。原来是空口说白话,只是计划这,计划那,完全没有执行。
再细问之下,才知道是不懂该如何开始。所以我们连续上一次的文章,来谈一谈该如何开始规划理财第一步“现金流规划之预算”。
预算是一项管理现金流的计划,一般用以预计你的未来收入和开支。
简单而言,预算列出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以协助你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我为何需要准备预算?
你是否经常在提款后,才会惊觉自己在几天内就花光了所有的钱?很多时候,想要尝试记起这些钱的去处,已变成一件极度困难的事。
很多人没有记录他们的财务收支状况,最终陷入入不敷出的情况。这解释了为何预算那么重要。
准备预算的好处:
●量入为出
●培养储蓄习惯
●为财务紧急状况做好准备
●增加你的资本净值
区分需要和想要
切记,你的预算来自你的收入和支出。
基于每一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各异,你的预算必须根据你的需要和想要来设定。
你要如何区别需要和想要呢?
需要指的是一些你必须拥有,绝对不能或缺和赖以生存。
而想要则是一些你很想要得到,但是绝对不是必需品的东西。
量入为出减少无谓开销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可能已经跳出食物、房屋以及服装的小框框。
今天想要的东西,明天可能已变成一种需要。
参考以下例子。
20年前的人不会把流动电话视为一种需要。
相对地,在今天的现代世界里,流动电话已成为一个必需品,它不再是一种想要,而是变成一种需要。
不过,如果你选择一台价钱昂贵且具备一切最新功能的流动电话,那么,你其实是在将一种需要转变成一种想要。
暂缓欲望
你对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事物所做出的决定,将会直接影响你的开支。
暂缓欲望意味着把你想要的事物推迟,而不是现在就满足欲望。
当你想要购买一件物品时,尤其是相关物品不是必需品时,切记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而且确认是否在你的预算范围内。
量入为出是要让你学习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开销。
如果你的需要和想要超出预算,那么,你应该寻找适当的替代品。
开销之前,先问一问自己:
●为何不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反而要购买汽车?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部汽车,你是否会考虑购买二手车?
●如果你需要一台流动电话或电脑,最基本的款式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如果你想要名牌服装,是否考虑以价格合理且品质好的服装作为考量?
一个预算须以实际与合适为基础,以便能符合收入水平与开支需要。
预算你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牺牲所有的奢侈生活。
更正确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看法与消费习惯也将出现改变,因此,你需要通过预算来规划你的生活。
精明消费
一个预算的成功关键,在于你的开支必须低于你的收入。每当你想要购买一些东西时,三思一下,先尝试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是否负担得起?
●我是否真的需要它?
●是否还有更廉宜的选择?
●我是否可以暂缓购买?

精明消费小贴士
做好时间和采购规划:
●做好采购规划,避免需要多跑几趟
●尽可能有效运用资源,包括汽油与时间
●避免陷入最后一分钟疯狂抢购的行径
●预先添购家庭用品,避开佳节抢购热潮
准备采购清单:
●经常准备一张购物清单以避免不需要的开销
●避免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货比三家:
●购买前应该货比三家
●准备一本“价格记录簿”,记录常用物品的价格
培养储蓄习惯
准备预算可协助你建立储蓄的习惯。在没有储蓄计划的情况下,你将难以实现财务目标,比如说购买房子或汽车、继续深造,甚至筹备退休基金。
这里建议你至少将每月收入的10%储蓄起来。如果你可以储蓄15%至20%的收入,那将会更加理想,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未来将会拥有更多钱。
总结:
现在我们应该了解预算与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吧!当然,我们也是有遇到还没有规划,就要胎死腹中的计划。最后,我就用以下故事来看看预算之外的一些理财失败的插曲吧!
小故事大道理:亲情无价
当事人:李先生
(已婚育有一子)
年龄:28岁
债务问题:RM27,040
债务种类:
1)卡债
2)个人贷款
债务主因:父亲借用名字借贷
李先生在一间大企业当文员。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所以父母希望李先生婚后能一起住。
本来一切都相安无事,直到父亲经常借用他的名字来借个人贷款。
刚开始,父亲也按时把钱交给李先生用以偿还每月贷款。不过,最近父亲开始不准时还贷。甚至李先生需要替父亲偿还贷款。
李先生告诉我们他是想储蓄头期钱来买房子。但如今,他不敢再幻想了。李先生还抱怨父亲已经60岁了,其实不应该再借钱。反正,应该把钱储蓄起来当作以后退休之用。
李先生没有把想法告知父亲,而是每天对父亲冷言冷语,视而不见。
感想:我们常说亲情无价,当你好像故事的主人翁,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两难的阶段。那我们是把想法告知,还是默默承受财务压力了……
【南视界】快退休了钱不够用 投资还来得及吗?
根据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的数据,想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39万令吉储蓄。但现实是,大多数人的存款远远不够,目前仅有36%的会员达标。
面对即将退休的财务压力,投资翻盘的想法虽诱人,但短期内收益的不确定性,加上市场波动风险,可能导致亏损。
更适合的策略是 分散投资,稳中求进:
·固定收益工具(50%):公积金、债券等提供稳定回报;
·股票投资(40%):选择优质蓝筹股或指数基金获取长期增长;
·高息定期或货币市场基金(10%):保持流动性,作为应急备用。
谨防高收益骗局,“稳赚不赔”的承诺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投资前务必咨询专业人士。
此外,增加收入也是重要策略。出租闲置资产或兼职工作,都能为储蓄增添助力。
临近退休并非终点,而是重新规划的起点。只要合理管理财务,未来依然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