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视界】数字金融素养低? 别再随便分享银行密码了!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有人会分享自己的银行密码?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可根据国家银行的调查显示,大马人在数字金融素养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15%的青少年曾分享过自己的银行密码。这是什么概念?等同于把家门钥匙随意交给陌生人!
密码泄露,后果严重
密码泄露的后果远比想象中严重。最直接的,就是财务损失。例如,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了朋友,结果账户被用来支付购物费用,损失了一大笔钱。更糟的是,这个账户随后还被用作非法交易工具,导致他被警方列为嫌疑人,麻烦不断。
更严重的情况是,账户密码被不法分子获取后用来洗黑钱或资助犯罪,即使你本人并未参与其中,也可能面临账户冻结甚至法律诉讼。这些损失不仅耗时耗力,更可能让你背上不必要的污点。
如何保护你的密码?
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保护密码是关键。以下几点必须牢记:
1)设置强密码:避免使用简单组合,如"123456"或生日作为密码。
2)每个账户用独立密码:不同账户使用相同密码,风险会成倍增加。
3)定期更换密码: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更新密码。
4)谨防诈骗链接: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链接或短信索要你的密码。
密码就是你财产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保护你的钱财,还保护你的名誉和法律安全。随着数字金融的普及,大家不仅要学会灵活使用数字金融工具,更要提高警觉性,远离潜在风险。
记住,好的数字金融素养不仅让你用得安心,也让你睡得踏实。守好自己的密码,就是守住自己的未来!
【南视界】“先买后付”是福利还是陷阱?
“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不用马上掏钱,先享受再付款,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这种支付方式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甚至可能让一些人陷入债务泥潭。
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大马的“先买后付”交易量飙到了71亿令吉,比上半年增长了近45%!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容易因为“先买后付”而超出经济能力,甚至有人同时签了20个“先买后付”计划,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专家提醒,“先买后付”本身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需求,比如购买冰箱、洗衣机等必需品。但关键在于理性消费。信贷咨询机构AKPK建议,在使用“先买后付”前,问问自己3个问题:这是必需品吗?还得起吗?还款记录好吗?
为了遏制“先买后付”可能带来的债务危机,政府正在推动《2025年消费者信贷法案》,希望能规范这类服务,保护消费者。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理性消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