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之“锋芒毕露”/规划理财
好不容易终于“熬”出头了,让欣赏我们的亲人,认同我们所有的才华洋溢。
但是,偏偏就有人提出意见,说最好收敛锋芒,否则就会锋芒逼人,让人难受。
嘴里回应不好意思,让我的光芒刺痛了你,但是心里其实是想“你不成功,还看不惯我成功?”。再说,你也可以奋斗来展现自己的锋芒吧!
小故事
陈先生向太太诉说,最近有一位新人的表现很好,冲劲十足,很是欣赏。
还没有等陈先生说下一句,太太回了一句:外面有许多人等着看戏和期待锋芒毕露的人出错,还准备“枪打出头鸟”。
陈先生想想,在不久前就有一位曾经锋芒毕露的新人顶撞了他多次,也不愿听取前辈们的意见。结果就很快离职了!
A:哇!今天你大出风头。
B:哪里哪里!这是牛刀小试。
A:当初看走眼了。
B:你别说了,我不想做出头鸟。
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成功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多数人的认同。等等,还有自我肯定!仔细想想,好像有产生了“对立面”。
到底是他人认同重要,还是自己认为才重要?或者可以理解为,先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然后尽人事听天命地希望其他人也认可。
如果是这样理解,我们可以从大环境直到小细节来达到目的。

以下规划可供参考,让我们表现良好的能力,也可得到更多人认可。
1.工作环境评估
实力是应该展现在对的人和对的时机。我们努力呈现的当儿,也要评估现在所处在的环境,尤其是还有多层上司。
如果情况容许,可以尽量接受多元化的工作。意思就是不要一味重复做同一件事,因为新人有无限可能。
多尝试新事物,可能会面对困难加倍,但是也有新的机会来评估自己。在这时候,多做反而不是吃亏,而是得到了许多表现机会,换位思考就对了。
2.工作质量评估
当然,我们也有可能在工作表现的道路上遭遇“滑铁卢”,所以要事先规划工作要求。
先来一个”ANALYSIS”评估自我能力,列出自己的专长和缺点。根据自己的能力尽情发挥,但是也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足。
最好的比例就是,凡事尽量在能力范围内接受工作。一旦超出了能力范围,就要向领导层反应,不建议掩盖事实。
3.工作进展评估
为了能把工作做得“随心所欲”,工作进程表(GANTT CHART)是最好的帮手。
毕竟我们多数人都有拖延的坏习惯(PROCRASTINATION),而且未能把工作如期完成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一天/一生。
因此,建议每天追溯工作进展,来维持每天的好心情,如果情况许可,也建议额外准备GANTT CHART给所有工作关联伙伴。
从开始就把预期的工作量表达清楚,也为了避免任何出错的情况,免去没有对于工作进展做出评估的指责。
分阶段地做出汇报和要求,对于工作进度的回应将会让所有人觉得负责任地完成。
4.工作表现计划
虽然说我的工作我负责,但是不妨考虑我的功劳就归大家的想法。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完美完成计划,就要适当的把“功劳”分配给真正参与者,毕竟往后还要合作的机会多得是。
有时候,太多有能力的新人,开始就用太多“我如何……”。可以建议换成“我们如何……”
5.工作监督计划
我们在这时候是追求完美呈现的时刻,毕竟锋芒初现,也是许多人会吹毛求疵以求打击成长的自己。
我们要时刻监督工作完成的最后素质,尤其是在每一项计划里,能用一个严苛的监督,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毕竟无论工作质量完成多完美,但是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计划延后,分分钟所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就已经过时了。
6.工作检讨计划
无论成功多少次,我们必须坚持要检讨工作里的得失。毕竟在忙碌的时间里,我们会很容易疏忽了许多细节,往往所有的魔鬼都是藏在细节里。
如果可以详细再回想,甚至可以鉴定GANTT CHART多一次,相信我们肯定可以发现新大陆。就算找到问题,我们无需气馁,我们会经一事长一智。
理财案例大道理
工作上能有所表现,就是肯定了两件事。第一,我们做对了,和第二,我们已经在成功的路上了。
但是我们不能表现自满,尤其是第一次做就做对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学习失败的经验。
这尤其表现在理财课题上,因为有了多次成功的经验,会让我们放下了应有的警惕之心。
总结
我们是要追求能够完美地锋芒毕露,而不会因为我们的成功而让人们产生嫉妒和怀恨在心地报复。
毕竟我们永远不清楚有些人在表现很欣赏我们的成绩时,会不会也同时认为我们不是凭实力,而是幸运而已。
因此,我们需要时常成功表现,而不是昙花一现而已。
跨国人才入乡随俗 外籍高管闯大马职场

马来西亚人民的善良淳朴、社会呈现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教育和谐共融的景象,很吸引国外精英前来这里就业。
【外籍高管·大马职场】(上篇)
报道|郑美励 摄影|房子康、受访者提供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才跨国流动日益频繁。马来西亚以蓬勃发展的经济和独特的市场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带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商业经验,来此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
这些外籍高管人才如何融入马来西亚,对本地职场文化及劳动力又有什么正、负评价?他们的经验为希望拓展海外业务或在跨文化团队中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有用的借鉴!

张佳(天下人物董事兼总执行长)
从留学生到第二故乡
张佳,既是来自中国的商场精英,同时也是本地栽培出的跨国人才。
2010年初她从中国陕西咸阳来到马来西亚求学,初来乍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在所难免。她坦言,自己花了两年时间才逐渐适应本地饮食,开始尝试不同种族的美味佳肴。再比如大马人习惯对陌生人报以微笑或一句“哈罗”,这种表达友善的方式一度令她感到困惑,甚至心生疑虑。
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良药,曾经的异国他乡如今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乡,她的身分也从当初的中国留学生成长为大马企业的外籍高管,更是融入本地生活的大马媳妇。
当年毕业后,张佳曾回国工作然后再回到大马发展。她坦言,在大马与同事相处起来更加“容易”,这并非指工作轻松,而是指无需花费过多精力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能够更专注于工作本身。
幸福感与松弛感
这除了是因为公司文化不鼓励办公室政治和权力斗争,这使得员工能够将重心回归到本职工作和相互协作上,也与宏观环境有关。
中国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中国劳动力积极性强、普遍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更倾向于积极表现自己以争取机会。
而在大马,她职业生涯的起点是担任天下人物总营运长胡文元的私人助理,获得对方倾囊相授,不仅开拓视野也让她迅速成长,最终成就今天的她。
整体而言,大马劳动力的积极性稍逊一筹,尽管也有优秀的个体,但从比例上看远不及中国。
张佳认为,大马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让人能有空间享受人生、家庭和生活,幸福感较强,连带转化为更高工作效率,大家的沟通也比较舒服,“待久的话,所有人都会很喜欢大马。”
生活投资沃土
不管是站在个人角度或者企业高管的角度,张佳都对大马赞赏有加。张佳认为,此地人民善良淳朴、社会呈现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教育和谐共融的景象。难能可贵的是,中华文化和教育在这里得到完好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培养和汇聚众多掌握多语言、理解多元文化的国际化人才。
同时,大马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吉隆坡作为国际化都市,信息接收便利程度不逊于其他国家,这对于经商者而言尤为重要。此外,这里的生活节奏相对悠闲,为人们提供了喘息的空间。
在她看来,大马非常适合中国人乃至其他外国人前来生活和发展,在疫情后更是为中资和外资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如今,她除了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更充分利用自己在马中两国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搭建沟通桥梁,帮助中国客户顺利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
【快问快答】在大马展开业务的机遇、挑战?
张佳:上文所提供的种种机遇,尤其在如今的国际环境形势之下,通过大马进行转口贸易仍具备一定优势,很多中资来大马考察。我遇到的挑战是公司在壮大但优秀人才难找,一些项目唯有外包。

尤金奥洛夫塞(吉隆坡希尔顿酒店市场营销与公关总监)
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
尤金奥洛夫塞(Eugene Oelofse)来自南非。如同许多商业精英,他的职业生涯轨迹遍布全球,从美国、泰国、西班牙、南非,2017年他肩负起在吉隆坡希尔顿酒店内部创建中央市场与公关部门的重任。
初来乍到,文化差异是所有异乡人都会面临的课题,令尤金惊喜的是,大马人普遍拥有出色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工作场合还是日常生活,沟通都显得顺畅无阻。当然,大马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和学习,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
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日常:每天,都会有人问候他:“你吃早餐了吗?”这份看似简单的问候,包含着大马人特有的热情与关怀。
融入之道:留心与体谅
在融入大马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尤金总结他的秘诀——“多一份留心,多一份体谅”。在他看来,敏锐地洞察并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和社交圈人士的独特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尤金观察到,马来西亚员工在适应能力和学习成长意愿方面表现突出,这无疑为在马来西亚发展的企业带来了独特的优势。从商业层面来说,他也期盼大马能涌现更多活跃的行业协会,借鉴他在其他城市参与类似组织的经验,对参与者来说获益良多。
遇到“命定之人”
提及在大马工作和生活最大的收获,尤金毫不犹豫地归结为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以及幸福美满的家庭。这片土地不仅是他事业的新起点,也在这里遇到“命定之人”,如今他们育有4岁的大马南非混血小公主,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安全快乐地成长。
尤金深有感触地指出,大马在工作生活平衡方面绝对是个不为人知的宝地,这里的生活方式选择之多,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以前他顶多偶尔到健身房锻炼;来到大马,他爱上铁人三项运动,更在多项赛事和同年龄组别比赛中斩获佳绩。
回顾自己辗转多国的职业生涯,尤金认为这段宝贵的经历让他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懂得如何与全球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年轻的时候,收拾行囊说走就走要容易得多,但现在我已经在大马找到我的家。”
【快问快答】给想在大马大展宏图的企业的“小建议”?
尤金奥洛夫塞:与行业和法定机构建立更紧密联系,绝对有益处。

艾力罗伯森(苏黎士保险(Zurich Insurance)大马总营运长)
拥抱“我们”的力量
英国籍的艾力罗伯森(Ally Robertson)今年1月来马履新,此前的17年,他效力于同一个集团,足迹遍布英国、南非、印度、美国及澳洲。丰富的国际化工作经验,为他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领导智慧。
初抵大马,工作与生活上的差异显而易见。然而,本地人民的友善、支持与热情,如同暖阳般驱散他初来乍到的不适。除了交通拥堵、人行道不够多、炎热天气导致出行多依赖汽车之外,大马几乎完美。
多元文化与美食以及各族共同欢庆节日的景象,让他感到惊喜连连。尤其是美食文化,更成为了他快速融入团队、拉近与同事关系的重要桥梁。
例如,过去习惯在办公桌简单以三明治解决午餐的他,来到大马后发现午餐备受重视。现在,他每周都会尽量抽出时间,至少与同事共进午餐一次,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重要的社交和团队建设时刻。
积极建立人际关系
公司同事对“建立人际关系”的高度重视也让他感到惊喜并积极参与其中,认为这是大马工作文化中非常积极的一点。
“在这里,不仅仅是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与同事建立起真诚的个人联系。老实说,这比我之前在一些国家工作时要容易得多。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我们也会确保抽出时间社交和共同庆祝。工作中的同事很快就能成为你在异国他乡的家人,而建立这种信任对于一个成功的组织至关重要。”
在与大马团队共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能力、强烈的团结和合作精神给艾力留下深刻印象。
“当团队取得成功时,他们更倾向于强调‘我们’和‘咱们’的力量,而鲜少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角色更像是团队的啦啦队长或乐队指挥,提醒大家为共同的成就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往往在取得好成就之后,不会特意停下来庆祝。”
更看重共识与和谐
艾力罗伯森察觉到,大马团队比其他国家的团队更看重共识与和谐,“这或许意味着,相较于我曾工作过的其他市场,他们有时会显得不那么直接或具有对抗性。这并非全然是坏事,但有时也可能导致一些棘手的对话未能及时进行。”
艾力指出,外派不同国家工作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拓宽全球视野,提高领导能力,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共事,深入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些经历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不同的商业环境,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跳板,把他带到大马的岗位。他在大马的职责范围广泛且吃重,涵盖战略规划、自动化、理赔、运营治理、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
【快问快答】在大马展开业务的机遇、挑战?
艾力罗伯森:数字保险领域正经历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由技术驱动、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获得更便捷保险服务的解决方案兴趣日益浓厚,为我们带来巨大增长潜力。此外,大马在应用程式和数字支付等方面的成熟度甚至超过欧洲许多地区,对在数字领域具优势的公司而言,这里蕴藏市场机遇。而这里的挑战是需要不断适应持续变化的监管环境和市场需求。
我建议在大马取得成功的企业积极寻求本地合作伙伴、花时间深入了解本地文化和消费者行为。与本地客户建立信任是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强大的全球品牌优势,同时也要使其更贴近大马人民,并使我们的产品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下期预告:中国籍、哥伦比亚籍及德国籍高管看大马职场。